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的应用与展望
面对地质专业发展需求,地质学者必须主动求变,要把握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,引领世界地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潮流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支撑国家能源、矿产、水、生态环境安全。
李灿锋等针对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的特点,分析了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国内文献情况,详细介绍了其发展脉络,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基础地质、能源矿产、地质灾害、水工环等方面研究与进展。
本文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(DD20208075)成果,李灿锋等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职能使命,提出了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未来发展方向、发展重点。很有启示意义!
0 引言
1 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的发展现状
1.1 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国内文献检索情况
1982年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处理地球物理问题,1984年真正意义上的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出现,开始了地质领域人工智技术的摸索。从1982—2010年,发表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,其中实质性的人工智能文献不到一半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,从2010—2020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大幅增加,约占全部文献的56%,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献中很多都是实质性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文献,这清楚的表明,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C+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发展,促进了人工智能研究快速发展,催生出地质领域新的研究方向(图1)。
图1 按年度在期刊上发表的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文献
1.2 发展现状
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采用数据驱动和超级计算的方法,其中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,其也被誉为“未来的新石油”、战略资源、战略高地。大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重要基础(数据、算法、算力)之一,本身与人工智能就存在紧密的联系,正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,人工智能技术才在应用方面获得了诸多突破。地质领域正处在大数据高速发展时期,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产生了众多专题数据库和一批大数据集成平台(图2)。
图2 地质专题数据库和共享平台
表1 地质调查局近五年来人工智能进展
2 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现状
2.1 基础地质
2.1.1 传统地质领域
2.1.2 地球化学领域
2.1.3 地球物理勘探领域
2.2 能源矿产
2.2.1 深部成矿预测
2.2.2 能源开发利用
2.2.3 关键矿产(战略性矿产资源)
2.3 地质灾害
2.4 水工环
2.4.1 智能水文
2.4.2 城市地质
2.4.3 水污染治理
3 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
4 展望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未来发展
4.1 发展方向
4.2 发展重点
4.3 发展建议
(4)推进融合共建。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是一项全新的、探索性的、开拓性工作,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,是国内外十分关注、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。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,包括机器学习、知识图谱、自然语言处理、人机交互、计算机视觉、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、生物特征识别等。重视前瞻性基础研究,鼓励学科交叉创新,需要不断探索建立“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行业、跨区域”的创新合作体,推进行业之间、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互动融合,实现边界拓展,建立健全地质行业智能技术研发体系(如图3)。
图3 “地质+人工智能”融合发展
5 结语
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地质领域快速发展,能够达到地质科学家无法做到的极限,拓展学科领域的深度、广度、精度。在能源转型、气候变化、土地利用、自然灾害、碳中和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,促使地球科学发挥更大更重要作用。当前,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均把跨学科融合、大数据应用和智能技术作为新的发展机遇,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,积极推动地质领域创新发展,这为“地质+”发展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,为人类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来源:地质杂事说